滇公網安備 53019102000281號
因循度日 枉對一生——讀《了凡四訓》有感
《了凡四訓》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寫的告誡書,被后世譽為“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”和“東方勵志奇書”。曾國藩讀了《了凡四訓》后,對袁了凡推崇備至,并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“人生智慧書”。
中國人的骨子里,始終存在一個觀點: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。但這本書中,袁了凡以其畢生的學問與修養(yǎng),用自己的親身經歷,結合大量真實生動的事例,告誡兒子不要被“命”字束縛手腳,命運是可以改變的,要自強不息,改造命運。書中的諄諄教誨,對于生活在浮躁喧囂當下的我們,意義尤為明顯。
書里有很多打動人心、甚至醍醐灌頂的箴言金句,但于我,啟發(fā)最大的是——“務要日日知非,日日改過;一日不知非,即一日安于自是;一日無過可改,即一日無步可進。天下聰明俊秀不少,所以德不加修、也不加廣者,只為因循二字,耽擱一生。”后人將這段話濃縮譯為“因循度日、枉對一生”。
這段話在書中原意是:做人只有日日自省,日日修正言行,方能日日進步。我的理解是,若不想枉顧一生,必須“破循自省”,但當代要破的“循”,不再局限于不善良的言行,更多是指安于現狀、畫地為牢、隨波逐流的固定思維。
之前流行過一句話:“一些人其實20歲就已經死了,只是到了80歲才埋?!泵髅魅松鷦傞_始四分之一,卻活成了八十多歲的樣子,在最好的年華活成只會躺在床上玩手機的宅男宅女。想考各種證書,想提升學歷,可生怕自己走錯路,害怕自己后悔,不知不覺地呆在了原地,遲遲沒有邁出第一步。每年處于間接性躊躇滿志,持續(xù)性混吃等死的狀態(tài)。不愿突破,不愿嘗試,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耐心,選擇隨波逐流。最后一邊哭喊著自己的無能,一邊不努力開始改變,一邊害怕自己一事無成。
其實沒有任何人蒙住我們的雙眼,沒有任何人困住我們的雙腳,也從來不是生活和未來拋棄了我們,只不過是我們自己安于現狀,固步自封,過早放棄了自己。別把365天的精彩,過成重復的1天,生活有很多可能,你不去嘗試,怎么知道哪一種可能更適合你,別在二十幾歲,就過上一眼望到頭的生活。年輕,就該為夢想逆流而上!
(榮獲公司第七屆“書香三八”讀書征文三等獎)
(作者:白梅)